科技部全面剖析WAPI及中国标准战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年08月04日

  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在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中的份额已经高达98%,同比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全球三分之二左右的比例,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控制技术输出的份额,要远远高于其资本输出的比例”。
  该份报告指出,技术标准不仅增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而且诱导了技术后进国家在战略路径上的跟踪模仿和过度依赖,抑制了这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使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依附性的特征。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没有理由不对此表现出高度的警觉。”
  所幸的是,我国已经在技术研发上倾注了相当的精力。
  科技部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初,科技部徐冠华部长提出了新世纪施政的四条基本纲要:
  首先,“十五计划”期间(2000年-2005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将会有显著增长。2002年开始,国家全面启动12个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示范科技专项。
  这些技术专项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及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电动汽车、高速悬浮列车、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奶业发展、食品安全、节水农业、水污染治理、重要技术标准等。
  同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在研发方面投入比率(GERD?也有了显著增长,从1997年的0.64%上升到2002年的1.23%。
  其次,中国已经意识到,在全球知识经济中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因而将更加努力使外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回流到国内。
  再次,入世后,中国将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尤其关注加强对中国发明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在国家研究和开发项目中着重加强有利于中国的知识产权的管理。
  最后,中国将花更大力气,着重通过利用中国独特的语言,利用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相关的独特的商业和行政环境,利用中国独特的生物遗产和中医药宝藏,在如信息技术、通讯及生物技术等领域里开发中国自己的技术标准。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行国家自有技术标准,科技部立项的“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已经启动,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共拨研究经费1000多万人民币。该项目共分为四个方面,即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农业技术以及制造业。

  “新技术民族主义”?
  中国的一系列标准战略在一开始就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警觉和压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对中国实施标准化顾虑重重。以“强制认证标志”为例,目前,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中国强制认证”方面的工作。但国外企业担心:中国强制认证制度被用来阻碍外国进口货物的船只入港,认证审批手续过程过于冗长不合情理,有些检测中心对他们所检测的标准可能有产权利益因而不是客观独立的,有些检测要求重复以及高昂的认证费用。许多国外企业还认为,中国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并未履行世贸组织规定的透明度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今年5月份,美国全美亚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报告——《中国入世后的技术政策:标准、软件及技术民族主义实质之变化》。报告指出,如果中国希望超越“世界工厂”的地位,实现新知识经济产业强国的梦想,那么中国就需要能帮助其一跃成为新技术领先者的政策。

<<< 上一页 下一页 >>>